|

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全面深化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河南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2-09-20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2年9月20日15:3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全面深化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重点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和突出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发布人:

  胡五岳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

  胡彦宏 省委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徐跃峰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刘孟连 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李拴成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 璐 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直播】“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全面深化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平萍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用好“关键一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今天是“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委改革办和相关省直单位负责同志出席,请他们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争先出彩”这一主题,向大家介绍十年来河南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和突出成效,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胡五岳先生;

  省委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胡彦宏先生;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徐跃峰先生;

  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孟连先生;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拴成先生;

  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璐女士。

  下面,请胡五岳先生作主发布。

胡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 胡五岳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河南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非常高兴与大家交流十年来河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情况。

  新时代的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纵深推进、波澜壮阔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提出“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等重大要求。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高效能治理的突出矛盾、高品质生活的突出问题,在全面改革上做文章,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有序联动,以变革性举措牵引争先出彩生动实践。下面,我主要从八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我们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谋划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创新发展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这里有一组数字:2021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351.2亿元,是2012年的5倍;2012-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幅14%,2021年突破10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1.05%上升至2021年的1.73%;今年前7个月技术合同成交额620.78亿元,同比增长145.6%,超过去年全年的成交额。数字变化的背后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加油助力。

  二是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紧抓不放。2012年以来,先后10次累计精简68.2%的省级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贯通省市县乡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网全面建成,“三十五证合一”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目标,推动行政审批制度系统性重塑、政务服务整体性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90%以上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省级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上升到90%。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用脚投票。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数量突破900万户,是十年前的3倍多,位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培育高质量发展骨干力量。我们坚持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处置“僵尸企业”、压缩管理层级中瘦身消肿,在省管企业战略重组、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中强筋健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99.5%、迈入全国第一方阵,郑煤机、平煤神马、河南资产等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叫响全国,在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打造出一批“旗舰劲旅”,省属国有企业盈利水平达到历史最好,经济社会发展“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四是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我们加快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实施“引金入豫”工程,打造一流城商行、农商行,“金融豫军”快速崛起。比如,推动中原银行成功吸收合并3家城商行,合并后总资产超过1.2万亿,在全国城商行排名从第12位上升到第8位。比如,搭建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中小微企业贷款通过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为5.5万家企业放款7.7万笔、金额1414.2亿元。比如,探索发展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全省科技贷累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1816家(次)、发放贷款97.65亿元。

  五是深化新型城镇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比如,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和一体化发展,分别向郑州、洛阳、南阳下放295项、286项、140项省级管理权限,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比如,建立健全市本级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各省辖市强化市本级导向、做大做强城市经济,2012~2021年有10个省辖市实现经济总量翻番。比如,实施放权赋能、省财政直管县、“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三项改革,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2021年县域经济总量达3.52万亿元、是2012年的2倍,有7个县市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六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我们注重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充分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比如,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高质量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1837.46万农户领到了证书,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比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总额3455.4亿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9万个,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占76.6%,更多的村实现了“有钱好办事、有钱办好事”。比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民合作社19.8万家、家庭农场26.2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5万家,规模经营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比如,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河南贡献”。

  七是深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我们按时高质量完成党政机构改革任务,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催生“化学反应”。比如,组建省委财经委员会、省委督查委员会、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举措、重大工作的领导。选择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分省直厅局作为试点,对内设机构、运转机制等进行调整优化。稳步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主责主业,理顺条块关系,预计今年全省将有4万余人下沉到乡镇。比如,实施“墩苗育苗”计划,去年选派965名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积蓄梯队力量。比如,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省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分别精简60.7%、46.9%,市县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事”的设置更好适应了“业”的发展。

  八是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比如,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1.6万个,82.2%的街道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3.5%的社区建成养老服务场所,老有所养有了更好依托。比如,深化“五医”联动改革,全省103个县(市)组建179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市)全覆盖,中医机构数、床位数、人员数和服务量均居全国第一,病有所医有了坚实基础。比如,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等改革,全省所有县(市、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学有所教有了更好条件。比如,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每年培训超过300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超过1300万人,劳有所得有了更强支撑。

  媒体朋友们,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我所介绍的只是几个主要方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始终牢记领袖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推动我省改革工作行稳致远。希望媒体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河南日报记者

  省委部署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想了解一下,这项改革的最新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宏

  省委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胡彦宏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您所讲的,这项改革确实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去年以来,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指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自上而下梯次推进全省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楼阳生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确保了改革有力有序有效实施。目前,省直事业单位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市县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批复,相关改革任务正在稳步推进。

  这次改革对事业单位从里到外进行了一次重塑性改革、整体性优化、系统性再造,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事”和“业”更加匹配。着眼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赋予事业单位“事”和“业”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厘清了政事关系、事企关系、管办关系,事业单位的公益类别、主要职能更加科学明晰,公益属性得到强化,构建起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事业单位机构职能体系,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增强。比如,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做强做大省农科院,新组建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门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多家省实验室,对省直55个科研类事业单位进行整合设置,形成了布局合理、职能清晰、协同高效的科研院所体系。比如,立足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把原省大数据局调整为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把原省大数据局的业务力量和各厅局的数据中心整合起来,组建省政务大数据中心,从体制机制上有效解决“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问题,构建起一体化大数据体系,形成全省“一朵云、一张网、一道防火墙”,更好地服务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治理。

  二是资源配置明显优化。坚持“减法”和“加法”并重,盘活用好沉淀的和低效配置的机构编制资源,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把该加强的大力加强上去。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事业编制精简46.9%,撤销了一批功能萎缩、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市县层面正按照既定精简比例和限额管理的双控要求,稳步有序推进改革。同时,将腾出的编制资源向重大战略实施、民生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比如,为省科学院、省实验室等核定编制3300余名,根据需要增加了教育、医疗卫生、文物保护等领域相关单位编制数量。

  三是体制机制顺畅高效。通过撤并“小散项”、合并“同类项”、单设“必设项”,有效解决了省直事业单位存在的分散重复设置、职责交叉重叠等问题。比如,将行业部门所属30个高校、2个医院分别划转教育、卫生健康部门管理;整合省水利厅所属26个事业单位承担的10余项涉水职责,统一交由新组建的省水文水资源中心行使,实现“监测、防灾、管水、用水”一体运行。把当下改和长久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职能编制规定、完善章程管理等措施,实现从“办事业”向“管行业”转变,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高效。

  四是动力活力充分迸发。把改革目标放到推动事业发展上来,赋予事业单位更大自主权,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强化正向激励,健全制度规范,用广阔前景激活蕴藏潜能、积蓄发展势能、催化创新动能。全面推行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聘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新制定符合事业单位行业特点的干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干部职工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对转制为企业的单位,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整合盘活国有资产。比如,按照“一局一院一集团”的架构,撤销省地矿局、省有色地质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把原来相互交叉的职能统一划转整合到新组建的省地质局,把分散在各系统相关事业单位的科研平台、设备仪器、人力资源等整合重组到新成立的省地质研究院,把相关经营性业务集中到豫地科技集团,构建了专业分类清晰、技术特色鲜明、平台资源共享、创新活力迸发的地质工作机制。

  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事关现代化河南建设全局和长远。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省直层面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市县高质高效完成改革任务,通过改革更好发挥事业单位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的作用,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中国网记者

  我们了解到,去年以来,河南深入开展“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进一步强化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功能。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谢谢。

徐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徐跃峰

  谢谢你的提问。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成为我省产业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平台功能区,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和工业利润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去年以来,为及时顺应趋势变化,推动开发区实现新一轮的突破性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推进开发区改革。我们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推进开发区体制改革作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统筹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工作,着力构建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能强劲的开发区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开发区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开发区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增强,1-7月份全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工业0.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66.2%,为全省经济平稳向好、提质提速提供了强力支撑。在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

  一是聚焦整合提升,重塑开发区体系。按照“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和突出发展制造业的原则,对现有各类开发区,按照国家和省级两个层级、五大类别进行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目前,全省开发区由288个整合为184个,其中,市本级开发区82个,县(市)开发区102个,基本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布局。

  二是聚焦“管委会+公司”,重构管理架构。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和大部门制、扁平化要求,对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开发区管理机构进行整合规范,全省开发区“三定方案”全部完成批复,管委会“定班子、合机构、刻公章、挂牌子”基本完成。184个开发区均已完成运营公司组建,通过整合重组形成一批规模实力较强、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运营公司。

  三是聚焦“三化三制”,强化实绩导向。制定《关于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省市县协同联动推动各开发区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形成更加激励竞争的人事和薪酬管理制度。一大批视野开阔、年富力强、有干事创业激情、专业性强、攻坚克难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开发区中。

  四是聚焦主责主业,剥离社会管理职能。按照“科学界定、应剥尽剥、有序移交、平稳过渡”的原则,逐步剥离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民政、卫生健康、信访、社会保障、“三农”、治安维稳、征地拆迁、居民安置等社会管理职能,交由所在地政府负责,184个开发区中已有170个开发区不再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大量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出去,让开发区“轻装上阵”,聚焦主业主责全力以赴抓招引、抓项目、抓服务。

  开发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在改革当中完善改革,继续拧紧弦、不松劲,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切实发挥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记者

  我们知道,十八大以来,河南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之首,国资国企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河南国资国企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谢谢。

刘

  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刘孟连

  谢谢你的提问。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国资委向长期以来关心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新闻媒体、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河南国资国企持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年,是省管企业整体实现重塑的十年。十年来,河南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牢记视察郑煤机时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干书写答卷,用奋斗绘就出彩。

  这十年,省管企业规模效益大幅倍增。截至2021年底,省管企业资产总额2.5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232%;利润总额263.4亿元、净利润183.2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238.5亿元、208.8亿元。省管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截至2021年底,省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2%,净资产收益率3%,分别较2012年增长5.2、4.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0.8万元/人,较2012年增长114.6%。省管企业社会贡献度持续攀升。今年以来,省管企业累计上缴税金287.5亿元,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4.7亿元,煤炭企业保供电煤2596万吨,为电厂让利超30亿元。

  十年来,河南国资国企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我们吹响改革冲锋号,答好发展“新课题”,勇当河南“两个确保”的开路先锋,具体标志性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首次一个加强”:

  一是国企改革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工作节奏之快前所未有,国资国企坚持“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弯道超车晋升国家A级,截至目前,已完成任务的99.5%,省管企业盈利水平达到历史最好。我们大力学习推广郑煤机经验,推动形成河南资产市场化改革、河南能源改革重生、洛轴集团专项改革等一批河南改革样本。平煤新型炭材料科技公司被评为标杆“双百企业”,河南资产、豫信电科分别新增入选全国“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河南能源三门峡戴卡轮毂公司获评“全国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整体领先、个体出彩”。

  二是国资布局首次实现战略性重构。紧紧围绕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推动国资布局战略性优化、国企专业化整合,在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打造“旗舰劲旅”企业,截至目前,已完成14户企业重组、3户企业更名、3户企业退出。“聚合效应”初步显现,河南交投集团管辖省内高速公路5592公里,占全省通车里程的77.5%;中豫港务集团累计开行中欧班列5000余班,成为枢纽经济发展“新引擎”;豫信电科集团招引超聚变项目上下游产业链落地,助推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省管企业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1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3%。

  三是国资监管首次实现集中统一。从去年开始,我们全力推进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目前,省级层面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到99.7%,终结了多年来“九龙治水”局面。坚持“改国企必先改国资”,研究出台《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工作方案》,推动形成“2+N+X”省管企业功能格局;印发《河南省省管企业主业管理办法(试行)》,指导企业心无旁骛攻主业;实施国资国企数智赋能三年行动,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穿透式监管新名片。

  四是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根本性加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重要论述,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重大政治原则,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实施省管企业党的建设“根魂工程”,省管企业集团层面全部完成党建入章程,并推动实现重要子企业党建入章全覆盖,建成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9300个,实施“清廉国企”建设行动,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新征程需要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我们将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步伐,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国资国企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顶端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请问,这十年来,我省在推动地方金融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目前成效如何?谢谢。

李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拴成

  感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始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大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全省金融工作全面发展。十年来,地方金融改革从完善组织体系到提升资产质量,从创新先行先试到典型经验推广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实施“引金入豫”工程。近年来,“金融豫军”快速崛起,全国性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已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省级法人银行、保险、资产管理、金融租赁、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相继成立,各类金融主体逐步完善,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目前,全省银行、证券、保险法人机构240家,在豫非法人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634家,初步形成了各业并举、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

  二是深化城商行改革。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打造一流城商行、农商行”。在楼阳生书记的亲自部署和推动下,2022年5月27日,新中原银行正式揭牌,标志着我省城商行改革重组顺利完成。重组后的中原银行资产规模超1.2万亿元,存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6300亿元,在全国城商行排名从第12位上升到第8位。此次改革重组的成功,既创造了国内城商行发展史上吸收合并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复杂程度最高的银行改革重组,打造了城商行改革的河南样板,又创造了服务不断、秩序不乱、业务快速增长的中原奇迹。

  三是推进农信社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修订完善省农信社改革方案,持续深化省市县三级农信社改革,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法合规、分类指导”的原则,成熟一家、改制一家。截至2022年8月末,全省136家农信社,已完成改制106家,剩余30家正在积极推进。同时,积极推进农信社优化资产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257亿元专项债已成功注资,截至7月末,全省农信社不良资产累计清收超17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874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662亿元。

  四是探索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通过建立科技信贷损失补偿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郑州银行设立科创金融事业部和金融智谷支行。2022年4月,河南省地方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启动暨郑州银行科创金融事业部和金融智谷支行揭牌成立,对于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科创企业加快成长,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具有标志性意义。截至2022年8月末,全省科技贷累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1816家(次)、发放贷款97.6亿元。

  五是推动普惠金融改革。卢氏县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实践中,先行先试,敢于创新,形成了以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金融服务体系、普惠授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改革经验,开辟了普惠金融在农村落地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对我省的普惠金融改革均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相关改革经验入选中央组织部编写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和中央党校教学案例,并在全省复制推广,为县域普惠金融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六是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先后推动建立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设立上交所、深交所和新三板河南服务基地,持续完善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从企业上市发债培育、公司规范运行指导、资本市场融资服务等多个方面强化工作推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本支持力度。2012年至今,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64家。截至目前,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149家,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7家(首发5家,迁址郑州1家,境外上市1家),境内过会待发企业8家,港股过会待发1家。年度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有望创历史新高。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了《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报告》。我们注意到,在省级政府层面,河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首次由“高”组别升至“非常高”组别,被列为进步较大地区,处于全国第一组别。想了解一下,近年来我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经验做法和主要成效有哪些?谢谢。

赵

  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璐

  谢谢你的提问,也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河南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数字政府建设为依托,以便捷、高效、共享、优质为方向,大力实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攻坚行动,省级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大幅跃升,从2018年度的全国第24位,升至2020年度的第8位,再到2021年度首次进入全国第一组别。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我省近年开展的持续攻坚,得益于各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主动求变,改革创新。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

  一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泛在可及的政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枢纽作用,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统一、全面融合、服务同质,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跨域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线上推进“一网通办”,建成覆盖全省的河南政务服务网,汇聚省市县乡村五级236万政务服务事项,联通423个审批业务系统,有效破解了困扰企业、群众办事的“上多站、满网跑”问题。同时推进“掌上办”,打造省政务服务移动端“豫事办”,接入社保、医保、公积金、核酸检测结果查询等5449项高频便民应用,每天有200多万人办理业务,成为群众便捷办事的“掌中宝”。如办理省直公积金提取,通过共享用户身份、银行贷款、公积金缴存及婚姻状况等信息,实现了“零材料”、“零跑腿”、“秒到账”,用户只需动动手指、刷刷脸,就能实现公积金秒提取,体验到“指尖办事”的新速度。线下推进“一站服务”,基本实现综合性政务服务场所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尤其是今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高标准建成了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全力推进审批事项、审批人员、审批系统、审批环节四个“应进必进”,现已进驻39个省直部门、2335项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有效提升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积极拓展“自助办”,实现自助终端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覆盖,提供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省直部门全面推行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实行首席代表签批,变内部多部门审批为“一个机构履职”。在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市县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同一事项的申请材料、办理结果等32个要素全省统一,做到全省办事一个样。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优流程,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平均压减70%,95%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零跑动。

  三是拓展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政务服务河南品牌。开创“全豫通办”新模式,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全豫通办”窗口367个,商品房预售许可、高新科技企业认定等8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开展“跨省通办”新实践,与25个省份的108个县市区开展协作,公司设立登记、食品小经营店登记等57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有效满足了企业、群众的异地办事需求。推出“集成服务”新场景,以“少填、少报、少跑、快办”为导向,推行集成化办理、套餐式服务,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新生儿出生、退休养老等495个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实现“一次办”。推行“有诉即办”新机制,线上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线下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有诉即办”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一批办事的“疑难杂症”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强化政务数据支撑,提升智慧便捷服务水平。深化数据赋能,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和平台体系,2022年以来提供数据共享服务2.3亿次、数据207亿条。大力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全省制作电子证照277类、2.24亿张,其中112类实现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颁发;居民身份证明、营业执照、不动产登记证明等23类电子证照在148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实体证照“免提交”,全省225万人次使用电子居民身份证办理酒店入住,1772万人次使用电子医保凭证进行支付,使用医保金额17.8亿元,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许可证等交通“三类九证”用于执法检查和运输管理,企业、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和好评率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省政府近期印发的《河南省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整体性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改革方案》为抓手,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三个无审批”(即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五个全覆盖”(即极简审批、免证可办、免申即享、有诉即办、审管协同全覆盖),全力打造“六最”政务服务环境,为实现“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统。请您介绍一下,河南是怎样以改革之火去点燃创新引擎的?谢谢。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 胡五岳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河南省委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在全省启动实施了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就是要用改革之火去点燃创新这个引擎。我们重抓重推了三件事。

  一是召开了高规格的大会。今年4月、5月,省委连续召开全省教育科技创新大会暨人才工作会议、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进行部署,这两个会议可以看作是姊妹篇,上篇重在部署任务、明确创新举措抓手,下篇重在推进改革,激活创新内生动力,通过“两篇大文章”“两个大手笔”,把创新与改革有机融合起来,打出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合拳,进一步奏响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

  二是出台了“1+10”的改革方案。“1”就是《河南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10”就是《关于建设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指导意见》等10个具体政策文件。为了起草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按照楼阳生书记的批示要求,由省委常委、秘书长陈星同志牵头,28个省直单位参加,成立三个专班,一个专班赴深圳深入研究对标立题,一个专班研究国际通行规则参照拟题,一个专班深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听取创新主体诉求,在深层次问题上深化改革。三个专班形成了三份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围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形成了“1+10”的政策文件,搭建起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框架,可以说是十年改革创新政策的“集大成”。

  三是实施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围绕一流创新平台、一流创新课题、一流创新人才、一流创新金融、一流创新环境这“五个一流”,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了50项改革举措,有些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时间关系,我给大家简要介绍几项。

  比如,在一流创新平台方面。我省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缺少高能级的创新平台,为解决这个痛点难点问题:

  第一项,率先抓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目前,省科学院已经按照新的体制机制健康运转,数学研究所等6个研究机构已开始运行,在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一批前沿课题攻关正在全力推进。

  第二项,抓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三合一”融合发展。以省科学院为“天”,专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以中原科技城为“地”,提供发展空间、公共服务;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为“桥”,连着“天”、接住“地”、推动科研与产业全面贯通,在中原科技城26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实现创新链的连续布局、系统性布局。

  第三项,抓省实验室体系完善,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设立了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门实验室等8家省实验室,新批准了首批12家省实验室基地,形成“核心+基地+网络”的创新格局,为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河南贡献。

  第四项,抓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建设,补齐创新链条。围绕我省重点产业,新建25家省产业研究院、21家省中试基地,第一批中试基地已累计服务高校、院所、企业210多家,开展中试服务500多次,努力实现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

  第五项,抓标准化“智慧岛”双创载体推广,形成创新生态小气候。龙子湖智慧岛已集聚各类双创载体32家、私募投资基金机构247家、大数据企业超200家。各地也都在加速复制推广智慧岛标准体系,全省共规划布局建设29个智慧岛,智慧岛正在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富有河南特色的科创品牌。

  比如,在一流创新人才方面。贴近首席科学家、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的需求,健全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的管理服务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一项,出台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育用服”机制,出台涵盖引才措施、服务配套等各环节的“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

  第二项,在“引才”和“服务”上,创新高层次人才认定方式,实现“政策找人”,设立人才编制,加快提升人才事项“一站式”办理、安居保障、医疗保健等服务能力。创新推进市场化引才,河南人才集团6月16日挂牌运营,提供人才全方位服务。上半年全省共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60余人,海内外博士1500余人。

  第三项,在“用才”上,赋予首席科学家决定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项目组织机制,面向全球遴选发布113项榜单,立项支持35个项目;2022年省重大科技专项有4个项目探索实行“赛马制”。

  第四项,推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行财政经费预拨制、经费“包干制”“直通车”管理,让科研经费更好适应科技研发规律。今年已预拨下达省科学院及省实验室经费预算14亿元,从过去科研人员用一张纸都需要填表报账,到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让科研人员把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上、花在“跑腿”上。

  又比如,在一流创新金融方面。针对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天使、风投、创投基金不足等突出问题,推出科创金融改革。

  第一项,大力实施“基金入豫”,完善配套政策,上半年省级21只政府投资基金到位规模新增64.67亿元,直接投资项目金额新增19.61亿元,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早期项目新增27个、占比50%。

  第二项,建立政策性科创金融体制机制,把郑州银行作为试点,推动郑州银行加快向政策性科创金融转型,金融智谷科技支行揭牌运行,4月以来累计支持各类科技型企业773户、金额44.6亿元。

  当前,改革和创新已经形成了“双轮驱动”的良好态势。我们相信,随着改革一项项推进、一项项突破,必将为我省创新发展持续破坚冰、增活力,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构筑坚强体制机制保障!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平萍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省委改革办等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媒体朋友们,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需要更加注重发挥好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围绕“深化改、全面改、改什么、怎么改”,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在此,也希望各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对我省改革成就的宣传力度,加强改革政策的报道和解读,共同在全社会营造“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浓厚氛围,引导各方面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活力,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