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省政府国资委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132098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数智化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6-21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

  贵单位《关于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省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与省科技厅会商沟通,我委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政府国资委、省科技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深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省管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完善体制机制,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一是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着力建设“创新技术高地、创新投入高地、创新人才高地、创新应用高地、产学研融合高地和政策特区”,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当好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科技排头兵。二是印发《省管企业创新领跑行动方案(2024—2025年)》《省管企业新业倍增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创新动能。从完善制度体系、明确攻坚方向、加强要素聚集、聚焦成果转化等方面给出支持,力争通过两年时间,破解制约省管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制度性问题,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锚定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4个未来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六新”求突破,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印发《推动省管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的若干激励保障措施》,推出12条硬核激励措施,明确对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可视同利润加回,对承担国家和我省重点研发计划的,分别按2倍、1.5倍加回;设立省管企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奖励清单,企业在承担清单任务期间,现有工资总额难以满足薪酬激励需要的,可按照不超过正常工资总额的5%自主设立科技项目专项奖金;放宽中长期激励条件,对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任务、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攻关任务的企业,可按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规范实施激励;支持科技型企业建立以科研骨干人员为主的收益分享机制。四是加强预算管理。在2024年度预算管理工作中,省政府国资委要求省管企业科学谋划,持续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作为年度预算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将研发项目特别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全部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合理安排研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确保研发经费稳定投入。在执行层面加强预算刚性约束,坚守精益管理理念,规范核算口径,精算研发活动各环节成本账,防止研发经费预算不实和滥用,确保研发经费投入实实在在。五是指导省管企业完善相关制度。河南能源集团印发科技研发人员薪酬分配改革指导意见,深化科技研发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平煤神马集团首次设立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激励奖金,构建项目研发节点奖励、效益分红、股权期权和一次性重奖“四位一体”创新激励体系。洛单集团研究制定《研发费用管理办法》《研发经费投入管理制度》《创新项目管理及激励办法》等制度,公司创新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二、健全省管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机制

  一是印发《省管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结合企业实际一企一策设定指标,建立了以基础管理、质量提升、刚性指标等3大类19条指标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从今年起在省管企业间施行科技创新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省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挂钩,设置3项正向激励清单和1项负面评价清单,对符合正向激励要求的,在经营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或直接晋级奖励,对于触发负面评价的,给予扣减分处理。二是印发《〈省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补充规定》,明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计算经济效益指标时,可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对于重大创新技术攻关的研发投入,可以提高加回的比例”。年度考核指标方面,在原有考核指标基础上,增加科技创新、结构优化、风险管控指标,并明确开展科技创新专项考核,对科技进步要求高的企业,专项考核结果在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占一定权重。三是组织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签订2024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责任书,对9户科技进步要求高的企业,设置“科技创新专项考核”指标。

  三、加快建设科技人才高地

  一是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省管企业人才新高地的若干措施》,锚定目标导向、市场导向、能力导向、价值导向、效果导向“五个导向”,聚焦系统谋划人才强企战略、精准引用高精尖缺人才、大力提升人才素质能力、持续改进人才评价激励、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五大部分”,提出了二十条具体措施。《措施》立足长远“谋”,提出着力打造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水平技能人才等“三高”人才队伍;着眼高端“引”,提出对引进省内一流人才以上的,省管企业原则上按省财政奖励或补助额度1:1比例给予奖补,打造“人才飞地”“离岸创新人才中心”等;坚持重点“育”,提出实施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培育行动等“五大行动”;突出大力“激”,提出完善分类分层认定评价机制、加大人才分配激励力度、强化高层次人才荣誉激励;注重强化“保”,提出建立人才发展资金、加强信息化建设、解决后顾之忧、压实政治责任等保障措施。二是省科技厅认真落实《河南省重点创新平台引进人才工作细则》《河南省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细则》等“1+20”人才引进一揽子政策,鼓励企业引进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三是针对人才评价“破四唯”后“立新标”不到位、评价方式创新不到位、资源配置评价改革不到位、用人单位评价制度建设不到位等问题,比照国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开展河南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是开展产学研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省政府国资委桥梁纽带作用,组织省管企业持续深入开展“走进先进地区”“走进一流高校”“走进一流企业”系列活动。1月,组织监管企业赴深圳调研,深入华润集团、华为集团、腾讯集团、中国电子等头部企业,全方位学习数字化转型经验,以数智赋能企业创新发展。3月,组织河南能源集团、平煤神马集团赴河南理工大学对接煤炭领域产学研合作。5月,组织6户省管企业赴郑州大学,就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学等领域探讨深入合作途径。6月,组织省管企业赴山东,走进烟台万华集团、潍柴集团、浪潮集团,学习调研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设经验。二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省科技厅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对接活动,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全省每年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达到1000项左右。连续举办六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承办多场科技部火炬成果直通车、知名高校院所走进河南等系列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近3年共吸纳省外6000余项先进技术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有力支持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三是省科技厅提请省人大、省委省政府修订、发布《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关于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意见》《河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法规政策,会同省直相关部门联合印发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单列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初步构建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遴选18家高校院所作为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试点改革,有力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云服务平台,不断充实技术成果、技术需求等核心数据库,大力提升平台服务功能,畅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对接渠道。目前,已入库技术需求6400余项,技术成果6.4万余项,高层次人才库10000余人,促进成果及需求对接7600余项。二是支持创新联合体高质量发展。召开首批12家创新联合体推进工作座谈会,梳理意见建议,谋划工作发展。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全省28个重点产业链发展,遴选第二批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加强产学研协同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深化科技合作交流

  统筹推进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我省与近50个国家(地区)的创新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组织实施一批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同国外一流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协同攻关,引进外国先进理念和技术,助力我省先进技术成果“走出去”;筹办第三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展示创新成果,促进科技创新供需对接,达成科技合作意向200余项;组织参加中意创新周、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等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拓展对外合作渠道,推动了各类创新要素向河南汇聚。

  下一步,省政府国资委、省科技厅将继续认真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领跑行动,持续提升省管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打造河南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一是做实科技创新专项考核。按照省管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考核要求,统筹谋划开展2024年度省管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考核,对照考核指标量化打分并排名,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二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省管企业坚持“四个面向”,全面融入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和省医学科学院、“中原农谷”建设,突出战略导向和市场引领,强化长期价值追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三是打造人才资源高地。支持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领域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探索柔性引才模式,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建立人才梯度培养体系,完善突出创新价值、质量贡献的人才评价方向,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四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积极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全链条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

  最后,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省省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真诚欢迎贵单位对我们的工作继续予以监督,共同推进我省省管企业持续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2024年6月21日

  联系单位:省政府国资委数智化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65507085

  联 系 人:刘晗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