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首页 > 专题栏目 > 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 > 各地经验

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渐成型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5-06

 

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渐成型

 

发布时间:20110816 10:03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者按:

  2011年初,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的目标:国资监管上新水平,企业发展上新台阶。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形成适应国有经济科学发展要求有效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方式;努力培养一批优强企业,打造一批优良品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

  但从目前来看,在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领域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国资委也为国资国企描绘出了“十二五”发展的蓝图,为实现这一蓝图,国资监管体制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变革?为此,本刊特推出“开创国资监管新局”系列报道,以观察并分析国资监管的进程,让读者更多了解国资监管的现状和困难,并为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构架提供有益借鉴。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本报记者从国资委了解到,目前,全国有14个省级国资委监管覆盖面达到80%以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实现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全覆盖监管。此外,全国有28个省级国资委和70个地市级国资委监管范围还涵盖了金融类国有资产。

  按照国资委的思路,“十二五”期间,国资委将围绕“两新目标”,实施“五项举措”,做到“五个坚持”。“两新目标”是:国资监管上新水平,国企发展上新台阶。“五项举措”是: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是推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在“两新目标”和“五项举措”中,“国资监管”都被排在首位,可见“十二五”期间国资委对国资监管改革的重视程度。

  地方先行

  “应树立‘大国资、一盘棋’的理念,地方的国有资产盘子小,要尽可能将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新的国资监管体制,同时将本省市的国有资产、央企在本地的国有资产和外省市在本地的国有资产放在一起优化配置,集中资源打造优势企业。”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近期国资委的一个内部会议上表示。

  黄淑和的这句话有很强的针对性。

  按照国资委名称所指向的内容,应该是对整个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但现实是,无论是国务院国资委还是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国有资产只是一部分。地方国资委监管的主要是一些经营性资产。

  而国资监管改革正是先从地方国资委开始。

  今年6月份,湖北省公布了《湖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扩大了国有资产的范围,由传统意义上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扩展到了包括行政单位、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投资的企业或者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以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管理的其他国有资产。

  这是地方上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全省国资委的直属特设机构性质和全覆盖监管职责,健全完善了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统一监管有利于按照国有经济布局和调整的需要来实施整合。”湖北省国资委副主任鲁力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在全国范围内,湖北省缺乏真正能在全国叫得响、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受制于体制障碍,我们过去没法对国有资产实施统一整合、做大做强。

  对于湖北省的这一举措,国务院国资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本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了解到,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将湖北省出台的这一条例转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的国资管理部门。国资委在转发该意见时同时表示,各地国资委在工作中可借鉴湖北省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

  事实上,湖北省的举措并非个案。

  山东、贵州等省市也先后出台了指导本地区国资监管体制完善的专门文件,对国资委职责定位、监管范围以及市县国资监管责任主体等做出了明确规定;重庆、陕西等省市国资委正在推动地市级国资委的单独设立和职责到位;深圳市委和市政府对市国资局的机构名称和机构性质专门做了研究,正式决定将市国资局更名为市国资委,机构性质由市政府工作部门变更为直属特设机构。

  此外,在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方面,今年以来地方国资委也取得很大进展。各地国资委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原则,拓展国资委系统的监管范围。

  据了解,湖北省国资委对粮油、水电、文化等领域的脱钩改制企业实现了“统一纳入、委托监管”;云南选择昆明、曲靖、文山、大理等四个州市进行了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试点。

  近期,长沙市国资委也发布消息称,从今年起长沙市国资委将对除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外的全市企业国有资产实施全面监管,这也就意味着以前各相关职能局下属的企业国有资产,如水务、电力、燃气、公交、广电网络等都将全部划入国资委的监管范围。

  “大国资,一盘棋”

  不过,这与国务院国资委的设想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6月底的全国国资委系统指导监督工作座谈会上,黄淑和表示,“有的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还较为分散,当地国资委监管的比例比较低,目前仍有4个省级国资委监管覆盖面低于50%。”

  因此,国资委再次明确了“指导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是“十二五”时期国资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黄淑和在此次会议上表示,要拓宽监管范围,逐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不留死角,不留遗漏,不出现重大失责;要注意发挥好统一监管的体制优势。

  此外,一些地方国资委出现了机构不独立、行政化的趋势。

  据了解,目前,省级国资委机构及其职责定位比较稳固,但不少地市国资委由直属特设机构改为了政府部门或者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机构不独立、行政化趋势比较明显。

  国资委的一项统计显示:全国356个地市中,尽管有331个设立国资委,占93%,但作为独立机构的只有227个,占设立国资委的68.6%;保留直属特设机构性质的只有107个,占设立国资委的32.3%。从职责看,一些地方国资委出资人三项主要职责不统一、不到位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面上监管职责尤为薄弱。个别地市国资委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企业改制、处理信访和维护稳定上,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职责没有得到落实。

  因此,黄淑和强调,“十二五”时期要把指导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核心是坚持国资委直属特设机构性质。

  而“十二五”时期,国资委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可以用“大国资、一盘棋”六个字概括。

  “‘大国资、一盘棋’主要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一是各级国资委都是‘一家人’,要形成国资监管的‘大合力’;二是各地国资委在开展工作中要把本省市所属的国有资产、中央企业在本省市的国有资产、外省市在本省市的国有资产,统一起来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以此体现国有经济在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分量;三是要把这三类资产放到一个盘子里进行优化配置,以此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黄淑和解释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