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勇当河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国家队”

来源:《党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4-01-18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全省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重点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省政府国资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担当使命、躬身入局,服务省之大计,深耕实体经济,全力推进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标志的新型工业化,以企业自身强支撑全省产业强、经济强。

  一、做强产业“第一支撑”,在建设高能级现代制造业体系上挑大梁

  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加大“六新”产业布局力度,组建汽车产业投资集团、豫健生物医药集团、新材料集团等,引入超聚变项目助推千亿级信息产业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征程上,我们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深度融入河南“7+28”产业链建设,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引擎。一是打造示范链。作为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牵头单位,省政府国资委将依托河南钢铁集团推进全省钢铁资源整合,培育国内一流冶金材料创新平台,建成无缝钢管、精品不锈钢、中厚板及宽厚板等基地,打造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示范链。同时,全力支持省管企业牵头的3个产业链和中央驻豫企业牵头的14个产业链率先破题起势、落子成势。二是组建大龙头。实施重组提质行动,在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建筑施工、航空经济等14个重点产业领域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培育1家世界一流企业、10家行业龙头企业、3家国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形成链群优势更明显、核心竞争力更强的“一业一企一强”格局。三是布局新赛道。实施新业倍增行动,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信息等四大未来产业,遴选30家企业启动专精特新“星变”计划,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力争到2025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未来产业投资规模较2022年底翻一番。四是迈向中高端。实施数智赋能行动,以数字化带动煤炭、材料、装备、建筑等传统产业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全面完成省属重点煤矿主矿智能化改造,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煤炭行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战略转型。培育高端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等化工产业链,推动煤化工产业在可降解材料、特种碳纤维等产品上增量提质。

  二、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在建设高标准创新生态体系上打头阵

  认真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等战略,推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24条、人才新政20条和创新12条突破性措施,重组炼焦煤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绿色建材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16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新体系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努力成为河南科技创新重要支撑点。一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实施创新领跑行动,建立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奖励清单,落实科技创新12条措施,对基础研究、前沿颠覆性技术及重大“卡脖子”攻关项目等分类开展中长期考核激励。启动国有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行动,组建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二是打造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放宽创新领军人才退休年龄限制,推行紧缺高端科技人才“一人一策”协议薪酬制等制度,开展优秀科技领军人才、优秀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技术能手“三优一能”评选,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三是融入创新河南建设总布局。全面融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和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对接先进地区创新资源,加强与中央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积极参与嵩山、黄河、神农种业等省实验室科研项目,贯通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发展全链条,打造河南战略科技力量矩阵,激发澎湃创新动能。

  三、走好改革“第一方阵”,在建设高效率现代化新型国企上争一流

  坚持“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三个首次一个突破”,三年行动终期评估获国家A级,20户企业入围国家“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数量局中部第一。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打造现代新国企作为释放新型工业化活力动力的关键之举,在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率先启动、领先突破,以开创性、引领性举措,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打造支撑新型工业化的一流旗舰劲旅。一是推进链群企业共生共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商业类二、三级子公司为重点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与各类所有制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构建以省管企业为主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制造业链群,促进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优势互补、效能叠加。二是打造国际国内一流企业。深入开展资产优化、创利增效、降低资产负债率三大攻坚工程,加快处置“两非”“两资”,推动资产资源资金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主企业集中,做强价值创造“基本盘”。强力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工作,省管企业原则上控制在三级以内。开展集团总部“六定”改革,更大力度更大范围实施中长期激励。启动一流企业培育行动,建立政策集成“工具箱”,加快推进平煤神马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三是实施监管提升行动。修订完善国资委权责清单,动态优化授权放权事项。细化分类考核,坚持“一企一策”,全面实施绩效评价。聚焦投资、财务、债务等实现智能化穿透式监管全覆盖。建立健全与省纪委监委、省审计厅贯通协作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四是坚持党建引领。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推进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各方面,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强化组织保障、人才支撑、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汇聚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重点产业链的强大合力。

  四、深耕区位“第一优势”,在建设高水平内陆开放高地上走在前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郑州)、郑卢“空中丝路”等成为河南开放主平台,2022年央企在豫投资超1300亿元,中国国际速递、中资特种物流等落户河南,有效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征程上,我们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为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的必然选择,以重大项目牵引、产业生态“建圈”,协同构建支撑河南中部开放新高地的“四梁八柱”。一是推进“硬联通”。整合集聚交通基础设施、供应链贸易、现代物流、路衍经济等产业板块,提升投融资保障能力,统筹高速公路“13445工程”和“米”字形高铁拓展成网工程,推动更多资源向“两航”聚集,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实施航空货运三年倍增计划,加快建好“两河两港”,补齐内河航运短板,提升郑州枢纽经济辐射能力和竞争优势。二是搭建“大平台”。精准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机遇,依托“四条丝路”加快链群企业在豫集聚。加快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建设,促进班列运营与制造、商贸、金融、信息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做强郑卢“空中丝路”,优化拓展航线,深化“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运营格局。加强与国际一流港口集团合作,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三是打造“新高地”。将央地合作作为制度性开放战略重要抓手,组建驻京专班,加强与电子、机械、生物医药等领域央企对接,推动央企持续扩大在豫投资,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功能机构,合作落地一批重点项目和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